探勘多元面向的老蕭
達人領路探分明
蕭斯塔科維契之於當代此刻而言,他的第一號交響曲以當今視角來聆聽,仍然充滿活力與撕心裂肺的絕世智慧。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於2024樂季與2025樂季的演出安排中,透過「蕭斯塔科維契專題企劃」將這位長期以來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曲家—蕭斯塔科維契和他的作品,將與音樂、文學、戲劇、電影、社會層面之間的牽繫與影響,在桂冠指揮殷巴爾的領軍下,演繹蕭斯塔科維契。除演出之外,更希望透過有聲有影的資料蒐整與梳理,以及蒐集桂冠指揮殷巴爾的歷年重要錄音等等,預計於2025年第二季全數上架完成。歡迎您與我們一起探索蕭氏與他的音樂作品,以及時代下隱伏的瑰寶。
一舉成名驚艷歐美樂壇
蘇聯政體下尋求生機的音樂天才
他是二十世紀公認最重要、作品演出次數最多的當代作曲家之一。終其一生,迴避不了的政治干預的他,始終在悲劇式的磨礪中前進。洗鍊大膽的寫作技法下,他的作品宛若萬花筒,音樂風格深受史特拉汶斯基(Igor Stravinsky, 1873-1971)的新古典主義風格,與馬勒(Gustav Mahler, 1860-1911)的晚期浪漫主義影響的他,嚴謹卻不失曲趣,通俗卻不流俗,這就是他之於世人與愛樂者的濃厚魅力所在。
生於帝俄時代末了的他,音樂根植於俄羅斯傳統,揉合西方作曲技法。有生之年注重隱私,對於外界而言,他是個謎,難以捉摸。1975年去世之後,蘇聯以外的世界開始看見他、關注他、挖掘他,並著手從他留下的作品以及隻字片語中摸索,一探究竟。
「他」是誰?他是蕭斯塔科維契(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我們暱稱他「老蕭」。
1925 年夏天,「老蕭」完成了他的第一號交響曲(Op. 10),做為他在列寧格勒音樂院,也就是如今的聖彼得堡音樂院的畢業製作。這部作品放到任何年代,毋庸置疑絕對是佳作。1926年5月由俄羅斯指揮家馬爾科(Nicolai Malko, 1883-1961)領軍列寧格勒愛樂(Leningrad Philharmonic Orchestra)首演之時,大獲好評。1928年11月的美國首演,由指揮家史托考夫斯基(Leopold Stokowski, 1882-1977)領軍費城管絃樂團於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出,演後更是佳評如潮。趁勝隔年,柏林愛樂也演出了這部作品,青年老蕭就此歐美樂壇聲名大噪,並與列寧格勒當代文學與戲劇圈結下了不解之緣。自此之後,作為研究生的他,成了蘇聯政府宣傳部的寵兒,接續寫下了第二號交響曲《致十月》(Op. 14, To October)與第三號交響曲《五月一日》(Op. 20, The First of May)兩部作品。表面而論,這兩部作品都是為了宣揚愛國主義,及歌頌國家的情操之作。不過,真是如此嗎?
1927 年的蘇聯,史達林(Joseph Stalin, 1879-1953)逐漸確立自己的獨裁者地位,政府正在實施土地集體所有制,此時的藝術家尚能夠嘗試各種現代主義趨勢,並可就何種藝術型態適合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自由討論。此時的老蕭,偶爾會被批評為資產階級、頹廢,與無產階級的思想不夠合拍。不過,這無損於他在蘇聯社會與政府心目中的地位,因為他是音樂奇才,是革命的產物。
青年得志,聲勢看漲的他,第二號交響曲與第三號交響曲,在巨大災難又充滿希望並陳的時期完成,看似光明的未來,終於即將來臨?做為忠貞共產黨員,在「形式主義」與「社會寫實主義」之間,與史達林當權政府對於藝術作品有著不同的理念。職業生涯鋒芒正盛的青年老蕭,用他的機智,在每一句話與每一個音符,以作品對蘇聯政府表達抗議,更是對於自由與光明的殷切期盼。
1932年與第一任妻子妮娜.瓦爾扎(Nina Varzar, 1908-1954)結縭。青年才俊的他,有著如日中天的事業並沉浸於燕爾新婚的幸福中。在生命中幸福時光寫下的《馬克白夫人》,同時也是二十世紀最受注目的俄羅斯歌劇之一。根據俄羅斯小說家尼古拉.列斯科夫(Nikolai Semyonovich Leskov, 1831-1895)的同名小說而作,真實地記述俄羅斯婦女地位的卑微,揭開了蘇聯社會的虛偽與殘酷的政治。1934年元月首演,作品得到樂迷與樂評的盛讚,轟動一時。1935-1936年間,第四號交響曲(Op. 43)下筆創作 。當時,人們仍然願意相信,在社會寫實主義下,革命的政治目標與藝術實驗,是有共存的可能。第四號交響曲中,他浸淫於馬勒的音樂語法與風格特色,並在樂器中鑽研。在配器方面,他在作品中表現出當時社會中工業化的質感與時代環境的噪音;您若在作品中仔細推敲聆聽,在這部作品亦可尋得史特拉汶斯基1910年寫下的芭蕾舞劇《彼得洛希卡》(Petrushka),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Op. 74, Pathétique Symphony)的軌跡與影子。不過,這部作品受到他第二部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Lady Macbeth of Mtsensk)的牽連,直到1961年才得以面世。
從明日之星到人民公敵
政權審查下的匍匐創作人生
《馬克白夫人》作品完成後題獻給妻子,這部作品是他與妮娜倆人愛情的見證。不過,1936年,史達林政權卻對這部作品進行強力譴責。自此,青年老蕭從蘇聯政府宣傳部的寵兒、人民眼中的明日之星,轉身成了獨裁者反覆審查的頭號目標。是年,由《馬克白夫人》所爆發的政治風暴,連帶第四號交響曲這部非凡作品的首演之途,都命途多舛。這一切都來得太快,瞬間將老蕭從事業高峰推向谷底。他自己甚至一度懷疑人生,在史達林的極權統治下,還有生存的可能嗎?
1937年,第五號交響曲(Op. 47)誕生。此時的老蕭,進入三十而立的重要階段,職業生涯亦來到關鍵的十字路口。他必須在自己的藝術完整性與取悅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政府之間找到平衡。在第五號交響曲中,您可以聽見充份展現了蕭氏卓越的寫作技法與配器創意。這部作品共計四個樂章,每個樂章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和敘事線,如:第一樂章戲劇性的開場、第二樂章華麗的圓舞曲、第三樂章表達的是短暫的幽微與哀愁,終曲再到勝利中透著譏諷般的光榮尾聲。整部作品把聆聽者的情緒宛若過山車般引動。如果您是蕭斯塔科維契—老蕭音樂的入門者,交響曲作品的最佳入門款,首推第五號交響曲!至於哪個版本最推薦,不能錯過的,當然就是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與東京都交響樂團的桂冠指揮殷巴爾(Eliahu Inbal)的現場演出。
聆賞豈止於現場
音霸經典錄音探幽微
老蕭線上專題企畫,以五大模塊定錨,分別是:「開門見山話老蕭」、「跟著達人探老蕭」、「蕭斯塔科維契與他的作品」、「殷巴爾、TSO與蕭斯塔科維契」以及「巡禮寰宇看老蕭」。希冀在TSO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24、2025樂季的蕭斯塔科維契的作品演出之外,透過更多不同的主題來探討延伸,邀請音樂達人領路,點出精彩,探勘更多老蕭與他的作品的多元面向。其中在「殷巴爾、TSO與蕭斯塔科維契」這個模塊中,特別安排了「殷巴爾專輯分享」專欄,將以「音樂美學」與「音響美學」兩個不同的觀點視角,獻給除聆聽現場之外,喜歡專輯收藏與挑剔版本的朋友。邀請到的撰稿人,均是產業界的一時之選。將TSO在2024、2025連續兩年的樂季中,由殷巴爾詮釋下的蕭斯塔科維契的交響曲錄音,規劃在這個特別企劃專欄內。以文字導聆的方式,將殷巴爾的經典錄音分享給您。
期待「蕭斯塔科維契專題企劃」能夠宛若「巷仔內」的觀景窗,透過達人領路的耳朵與筆尖,在您的賞析之路點上一盞明燈,讓您不再瞎子摸象;除了聽熱鬧,還能看門道。在殷巴爾的經典錄音與現場演出中,悠遊蕭斯塔科維契作品中的精采、幽微與浩瀚。
持續關注TSO | 探索更多老蕭
✨️蕭斯塔科維契專題企劃✨️
帶您入勝老蕭精彩看點一整年
本文筆者為資深古典音樂企劃、資深表演藝術行政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