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以下簡稱「TSO」)在持續深化樂季策展脈絡的過程中,正式啟動「馬勒專題」。這是繼2023年「布魯克納200週年」專題、2024年「蕭斯塔科維契逝世50週年—老蕭計畫」之後,TSO與桂冠指揮殷巴爾(Eliahu Inbal)攜手打造的第三部專題策展特別企劃。
殷巴爾被譽為當代最具權威性的指揮家之一,對後期浪漫至二十世紀交響曲傳統的掌握尤為深刻。他曾兩度錄製馬勒與蕭斯塔科維奇的交響曲全集,也是全球首位完成布魯克納原始版本全集錄音的指揮者。這三位作曲家,恰與TSO近年三大策展主題一一對應,在他的詮釋下,TSO不僅拓展了演出維度,更建立起自身獨特的藝術識別與樂季策展邏輯。
三年來,TSO以樂季為經、以策展為緯,承載首善之都交響樂團的理想與使命,在時代與聲音的經緯間,織就一幅向世界開展的交響藍圖:2023年,我們在布魯克納200週年的世界潮流中,重新詮釋這位十九世紀交響巨匠的精神遺產;2024年,則以蕭斯塔科維契為視角,從戰爭、冷戰到人性書寫,展開一場以交響音樂映照時代變遷的思索;2025年,我們走進馬勒。他以交響曲為形,承載浪漫終章與現代初聲交錯的時刻,將存在的困惑與命運的低語,化為樂音中深層的自我凝視。
延續過去兩年對於「樂季即策展」的策劃精神,TSO不僅致力於單場演出,更以特別企劃加強樂季的推動的策展布局,推進對音樂本質與時代精神的深度對話。
馬勒,不只是交響曲的革新者,更是以聲音勾勒靈魂航道的旅人。在全球樂壇,馬勒的交響作品已被視為跨越世紀、穿越時代的重要典範。他不僅承繼了浪漫樂派的精神血脈,更以自身的生命提問,預告了現代存在主義與後現代感知世界的種種碎片。
而今,TSO以策展的方式擁抱馬勒,既是對過去傳統的致敬,也是一次沿著聲音與生命河流,持續向內探尋的旅程。在這條由聲音編織的生命之河上,我們拾起光影,沿著時間的流向,緩步啟程。
拾光回望
—TSO的馬勒篇章
回顧TSO的演出歷程,馬勒的作品從未缺席。自1980年代起,樂團便持續拓展對這位交響巨匠的詮釋視野;歷經歲月淬鍊與時間推進,尤其在桂冠指揮殷巴爾的引領下,詮釋不再止於音響與技巧的呈現,而是進一步觸及作品的內在精神與命題探究,進而走向對交響本質更深層的凝視與回應,進入一場與聲響互文的深度對話。
自2015年起,殷巴爾與TSO攜手展開一條深潛的馬勒之路。從《第三號交響曲》的莊嚴壯闊出發,2017年《第一號交響曲〈巨人〉》奏響青春初響;2019年,《第八號》與《第二號》交錯呼應靈魂與光明的啟應與呼喚。
2020年,面對疫情所帶來的多重不確定,樂團仍持續前行,推出《悼亡兒之歌》、《第六號》、《第七號》與《第五號交響曲》,一年之中如穿越情感與命運的密林,步步沉潛。2021年重返《第三號》,則再度喚回初始的精神坐標與哲思張力。
原訂於2022年演出的《第十號交響曲》庫克完整版,因疫情止步於未竟的靜默;如今,在時間的等待與延宕之中,它將作為2025馬勒策展的開場作品重新奏響——拾起斷章之處,也縫補一段樂團與時間的共振篇章。
這一次,我們選擇從這部象徵「拾起未竟、啟程未竟」的作品出發,以《第十號交響曲》庫克完整版為起點,沿著《第五》《第六》《第七》《巨人》,最終在《第九號交響曲》中與靜默相對,凝視生命的邊界與回聲——構築出一條從終章回望初心、由深處走向光景的策展軌跡,延續與拓展馬勒交響宇宙的深度航程。
歷經補筆與歲月的縫合,《第十號交響曲》庫克完整版已成為全球樂壇公認的權威版本。TSO以此揭開序幕,拾起未竟的斷章補筆,亦以時間縫合記憶,照亮那道遙遠而未明的呼喚。
從未竟之聲,經由生命之初,抵達存在深處的凝視——馬勒專題策展,希冀為愛樂人開展一場由終章回望初心,亦向無盡流光前行的旅程。
寫在啟程之際
—策展的話
這不只是一場演奏,而是一場穿越時間與存在的緩步探索;它並非從輝煌處出發,更不是在未竟的終章中結束,而是拾起時間遺落的光點,沿著音符與記憶的河流,緩步啟航。
2025年,桂冠指揮殷巴爾將率領TSO,從馬勒第十號交響曲的殘頁與補筆出發, 拾起一縷縷未竟的片羽微光,沿著生命之流,啟程探尋存在的另一端:
【從裂隙中啟航:《第十號交響曲》】
策展開篇,我們首先演出《第十號交響曲》庫克完整版。 這不僅是馬勒未竟心靈的最後低語,
更是對存在斷裂與愛之崩解的深刻凝視。 TSO選擇以此為起點,是修復未竟的斷章,
也是以時間縫補人間未完的悸動。
【情感與命運的辯證:《第五號交響曲》】
隨後,我們將轉向馬勒最廣為人知、情感最複雜交織的《第五號交響曲》。 在這裡,愛與死亡交織,脆弱與堅韌並行。 柔版(Adagietto)如同靈魂的一首無言情詩, 在死亡陰影下頑強地綻放著光芒。 TSO將帶領聽眾穿越這條充滿矛盾與光影的道路, 在希望與絕望之間,聆聽馬勒內心最赤裸的呼喚。
【命運之錘與夜之歌:《第六號》《第七號交響曲》】
接著,策展將深入第六號與第七號的暗夜旅程。 在《第六號交響曲》中,三記命運之錘無情落下, 預示著個人與時代共同的破碎與崩塌。 而在《第七號交響曲》裡,馬勒帶領我們穿越夜色的迷宮, 從低語、幽影,到晨曦微光,描繪出心靈在黑夜中尋路的軌跡。 兩部作品,是一場由傷痛到幻化,由毀滅到重生的內在航程。
【生命之初的記憶:《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沿著這條聲音的長河,我們最終回望馬勒的初心——《第一號交響曲〈巨人〉》。 這部作品洋溢著對自然的禮讚與生命初生的驚奇。 在青草、晨露與遙遠山脈的光影之間, 馬勒尚能以無懼之心擁抱世界。 TSO將以透明而深情的交響,重現這份純真與壯闊。
【在終章中聆聽無聲:《第九號交響曲》】
最終,以《第九號交響曲》作為專題特別企劃尾聲。 這不僅是馬勒個人的告別,也是一場對存在的最後低語。 在緩緩遠去的旋律之中, 馬勒以最細微的氣息,寫下對生命最深處的凝視, 讓時間與光影,在靜默中緩緩流轉不息。
交響的盡處,微光不息
—結語
拾光而行,沿生命之流啟程。
從第十號補筆的殘頁,到第五、第六、第七的生命辯證, 從第一號的初響,到第九號的歸航—— TSO以馬勒策展,不僅是一次音樂的深潛, 更是一次生命與存在的遙遠凝望。
我們邀請所有聽眾, 一同拾起那一縷縷微光, 在時間與聲音的河流中啟程, 向著無盡,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