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逢作曲家布魯克納誕辰兩百週年,世界各大樂團紛紛安排他的曲目以紀念他對古典樂壇的貢獻。然而,僅有少數樂團,如北市交,由殷巴爾一連演出四部交響曲,成為樂季的核心。
今年四月至六月即將聽到的第四號至第七號裡,就許多研究來看,前三首為他的中期作品,第七號則已走入晚期。由於布魯克納經常在一部交響曲剛完成,即使連抄譜、送印、出版或演出都未有著落,就已經起筆下一首交響曲。而在第五號及第六號間,他以兩年的空檔,在修改多部舊作後才起筆第六號。因此,這次北市交即將演出的四首交響曲,也像是他的「過去」與「未來」。第四號及第五號裡充滿對過往音樂養份的回顧,可以聽到貝多芬、舒伯特、華格納、甚至巴哈等德意志巴洛克的管風琴先賢;而由第六號至第七號則又彷彿預告著未來,越趨漫遊的和聲、越多大膽地停頓,越發從心所欲。
眾所周知,演奏布魯克納並不容易。從他在世開始,過長的銅管樂句就屢屢成為各大樂團拒絕為其演出的藉口。然而時至廿一世紀,交響樂團演奏家的技藝已遠比過往精湛,演奏布魯克納的挑戰,則主要轉移到指揮家肩上,特別對於「速度」的選擇。要採用什麼步調,才能讓漫長的樂章不顯躊躇,要又能展現他苦心孤詣的樂思發展?什麼樣的速度,才能營造出他那承襲自華格納的神秘氛圍,又能凸顯出獨特的節奏能量?而這些,都要由殷巴爾一樣經驗豐富的大師來針對個別樂團的特色量身打造。
聆聽布魯克納的交響曲,就彷彿跟隨他畢生對宗教的追尋。既有對偉大的嚮往,亦有實實在在的堅毅。跟著殷巴爾和北市交,我也即將走上這個交響曲的朝聖之旅。
推薦人/蔡永凱
東海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