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製時間用整整十年練一劍、殷巴爾與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的布魯克納交響曲全集,一句話概括即是:對於「原始版」的鋼鐵堅信 (iron faith)。
整體而言,殷巴爾這個1982年第四號交響曲的演繹,速度設定稍快但不太過,最特出的是,伴隨著一波波張力,驚心動魄、無可預期,隨時有「突逢桃花源」的感覺。
聽殷巴爾的布魯克納第四號1874版錄音,要先知道的是,這首交響曲,是「很愛改大師」布魯克納日後修改幅度最大、最繁複、最為激進的一首。某個意義上,1874版必須被視為另一首交響曲才行。
與1878-80年修訂版比,像是我們已知悉的登山老路,但多繞了一些小路與景點,有時看似迷航,卻因忘路之遠近,才能看到出奇的風景。我自己傾向將原始版看成同一個山岳、重新調度路徑的一個旅程。我慶幸我的導覽者是殷巴爾,他兼具細節與大度容器的開展,是一個非常理想的1874版入門選擇。
直接先來注目「完全獨立的新詼諧曲Scherzo」吧!
原始版的第三樂章詼諧曲,後來不只是「被修改」而已,根本是像是在醫院被偷換掉的、別人家的孩子了。
這個樂章,不是你熟悉的一般錄音裏、1878 年之後的那個「狩獵主題」(hunting call)詼諧曲,沒有從遠到近的銅管組喧囂。
1874 年原始版的詼諧曲是ABA的三段式設計,只有單一主題,主奏由單一法國號擔當(呼應第一樂章的horn call)。整個推進,在殷巴爾的帶領下,法蘭克福廣播的聲底毫不單薄。尤其在整個樂團加入後,氣氛一轉黑暗且爆發出悲劇,直到療癒的大旋律、在大量撥弦伴奏層層堆疊的 trio 中段(5分25秒開始),帶來了救贖。
光是這個1874年版才有、被遺棄掉的絕美 trio 的耀眼,就不得不聽原始版。沒聽過這個樂章的布魯克納樂迷,會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麼。
我們回頭來聽殷巴爾的第一樂章。這個樂章除了宛如策馬入林的銅管高揚之「外放性格」之外,在抒情樂段裏,在後來版本裏被大量刪除的休止符,殷巴爾大量帶入了關鍵處的呼吸起伏與神秘感。
再來說第二樂章行板,撥弦扮演畫龍點睛的角色,在這個c小調葬禮進行曲裏,緊抓著有機心跳的韻律行進,在規律與留白之間。布魯克納原本的撥弦實驗,自第二號慢板開始,呈現出一種機械精確的節奏遊戲,類似節拍器的擊拍。但在這個四號行板的細膩演奏中,勾勒出的情感流變完全不同,撥弦自身的存在感,帶來了全新的情緒宇宙。
修改程度僅次於詼諧曲的最後樂章,後來被大幅修改統整得「面目全非」,從原先的616小節,精簡為1878-80年第二版的477小節、或1888年第三版的514小節。後來的結構雖然修得較為緊密,但同時割捨掉一些只有在1874年原始版才有的樂段,不同版本都採用了六個主題,其發展與編織卻相當不同。殷巴爾細細呵護原始版裏這些素材及路徑鋪陳的動人之處。
如果說,第四交響曲是布魯克納邁向中期新階段的大壯遊 ( grand tour),那麼殷巴爾指揮法蘭克福廣播樂團的原始版,就是一個壯麗的「另闢其境之旅」(grand detour)。
今年四月的北市交音樂會,殷巴爾選擇了回歸傳統1878-80修訂版背後的心路歷程,我無從得知。但根據之前我參加過他與TSO的布魯克納音樂會經驗,想必是精彩可期。樂迷能夠藉此機會,比較他在原始版與修訂版的詮釋樣式,以及他的最新想法,又是另外一番樂趣。
至於其他推薦唱片,我列出三個版本。另外一張1874年原始版錄音,以及兩張1878-80年修訂版錄音。前者 Gielen與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版,速度比殷巴爾更快,但一樣是懷抱深究探索原始版意圖的大塊文章。後者這兩張「傳統版」唱片,則是濃縮了貝姆和海汀克這兩位布魯克納指揮大師的一生歷練、以及晚年深思熟慮的冥想。
其他推薦錄音
1878-80年修訂版:
Bohm貝姆/VPO 維也納愛樂 (Decca廠,1973 )
Haitink海汀克/LPO 倫敦愛樂 (LPO 自主廠牌,2011)
1874年原始版:
Michael Gielen紀倫/SWR 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 (SWR廠,1994)